心理研究:一见钟情真的存在吗? 二维码
作者:习安心理 很多人深信一见钟情的存在,即认为存在这样的一眼就遇到真爱的情况。 但这个问题却一直困扰了心理学界几十年。 很多人不知道,许多年以来,很多研究者们一直都在试图弄清楚“一见钟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只是一个美好的浪漫概念。 大约在1960年,社会学家Judson T. Landis称,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就喜欢的那叫做荷尔蒙吸引或迷恋,而真爱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形成。 1972年,伯纳德·i·默斯坦(Bernard I. Murstein)加入了反对“一见钟情”这种流行观念的行列。这位康涅狄格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同意之前研究人员的假设,即只有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出一段关系后,才能产生真正的情感。 尽管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这没有科学依据,“一见钟情”仍然是一个有趣的领域,尤其是那些发誓自己有过一见钟情经历的人。 不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所谓的爱情是一种某种形式的大脑化学反应,现在人们开始认为一个人在最初的对视中被人迷住的想法并不是完全不合理的:强烈的身体吸引对某人产生的苯乙胺冲动很可能被我们称为爱。 事实上,多年来,许多人都曾发誓,他们在见面一小时内就爱上了某人。很多人都说他们曾经有过一见钟情的经历。 一项针对1500名美国成年人的研究发现,近三分之二的人相信一见钟情,超过一半的人亲身经历过。“他的眼睛几乎让我进入恍惚状态,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感到一阵刺痛,”研究中一位32岁的女性说。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件事发生在她15岁的时候。 需要强调的是,一见钟情和欲望是不一样的,因为前者远不止是身体上的吸引或性欲这么简单。 丹佛大学(University of Denver)婚姻和家庭研究中心的心理学家霍华德·马克曼(Howard Markman)指出,一见钟情“对那些有幸拥有这种经历的人来说是神奇而神圣的”。 到了互联网的今天,一见钟情还进化出了网络版的一见钟情,即两个人在简单的文字交流之后不知怎么的就会坠入爱河。 不过,也还是有支持一见钟情的专家和假设。 生物人类学家费希尔,是一见钟情的坚定支持者。2015年,她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浪漫的爱情是“一种情感痴迷”,是“一种吸引和快速启动交配过程的适应机制”。 她认为,如果存在三个要素——身体上的吸引力,令人满意的个性,以及相信对方喜欢你——“一见钟情”就完全有可能发生。 |
预约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