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触动人心的事情。
俄乌战争,新冠疫情严峻,3.21东航航空事故,南京火灾离世夫妻…这些事情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并会唤起同理心或同情心。
许多人,甚至包括孩子,都情不自禁有这样的一种感受:“那些人看起来很难过,如果我不想做什么或者不知道做什么,是没有同理心/同情心吗?”
这种感受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压力,因为主流社会文化里面有关于“乐于助人”的社会规范。
具体来说,即人们感受到的自己在目睹一些画面之后情绪会比较容易出现,同理心/同情心被唤起,会促使人们去采取一些利他行为,如果没有采取行动,可能会产生自责或内疚,而这些情绪又会进一步累积起来给人带来困扰。
心理咨询师提醒有这些困扰的人们,同理、同情和采取行动是两码事。
同理心是一种情感体验,是代入他人的经历和情绪中,然后尝试理解他人正在经历和感受的过程。
同情心也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将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他人的经历表象结合起来,然后形成的主观的情感的过程。
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同理心和同情心只是为我们要做什么和要不要做什么提供信息,但怎么做,要不要做,这是另外的决定。
我们可能需要停下来识别自己的情绪,设置必要的边界,这样,一方面让自己不至于被频繁唤起的同理心、同情心所淹没,一方面也能让我们去理性的判断哪些方式和事情是有益于别人,而不是用我们想象的方式行动。
总而言之,不采取行动或不知道怎么回应,都不代表我们是冷血和无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