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我们想要被家人关心,却转身去批评家人?
为什么我们明明感到孤独并渴望与人联系,却会变得更少出门?
为什么我们都知道抽烟喝酒有害,却依然在做?
……
有很多事情我们明明知道有害,但我们却依然选择去做这些事情。
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客观中立的视角去观察自己,会发现:
我们的许多行为常常与我们的信念、长远利益背道而驰。
当然,我们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我们缺乏自律”和“没有意志力”,而是一个简单而平凡的原因:
· 我们讨厌不适(压力、挫败感、抑郁、焦虑、孤独等负面感受);
· 我们渴望自己的感觉良好,哪怕只是一点点,哪怕只是一瞬间。
因此,为了感觉更好,我们常常放弃我们的计划和目的,只为了眼前的利益——感觉更好,而无视了长远的利益,正应了一句俗语——今朝有酒今朝醉。
这不是性格问题,也不是个人心理问题,我们都会以某种形式这样做,尤其是当我们遭受不适时,例如最常见的行为-逃避。
短期来看,选择感觉短暂变好的行为使我们得以留在舒适圈当中一些时间;
可是,这样的选择常常没有经过完整的思考,长远来看不仅无法解决困境,且压力或不适也会如滚雪球一般累积,而不会真的消失。
当一切终于堆积成庞大雪山,一旦雪崩,便可能酿成严重的损失。
一根香烟不太可能伤害你,然而,吸烟的习惯可以。
一次不出门不会失去友谊,然而长久拒绝别人和宅在家里会流失朋友。
一个观点不太可能破坏你跟家人的关系,然而,批评、反驳家人的习惯是会破坏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停止这种为了感觉更好却选择对自己有害事情的行为呢?
第一步:觉察
正如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呼吸过程,当行为变成习惯,我们也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做违背自己信念和利益的事情——为了让我们感觉短暂变好。
因此,跟控制呼吸的步骤一样,我们需要先把注意力聚焦到我们正在做的“有害事情”。
第二步:命名
“有害事情”的目的是为了可以尽快驱逐“不适感”,那么这些“不适感”是关于什么的,是因为害怕被拒绝,是因为担心没有在意自己?
给这些“不适感”一个称呼或者一段描述,可以让你跟它保持距离。
第三步:回到初心
是时候从你的记忆里面找回你的信念了,它们一直在那里,关于你想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关于爱是什么,关于如何保持健康;
尽管“不适感”依然存在,但你拥有使用注意力的最高权限,你依然可以把你的注意力投放到你的信念和计划上。
以上。
每当你发现有“不适感”,例如想要逃避,就可以按照上述的步骤来进行,越多的练习越有效果。
诚然,做到这一步不容易,如果有必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可以更有效率的做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