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安心理咨询中心
  解决困惑,心安即是归处

心理研究:为什么很难改变一个人的饮食习惯

 二维码
作者:习安心理

如果有人问你,今天打算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候吃;


我猜你的脑海里面会首先浮现出一张清单,这张清单里,罗列着你最熟悉的一系列菜肴。


如果今天你家附近开了一家新的很有特色(味道和风格都特别)的餐厅,你可能会好奇,也可能会去尝试,但不管味道如何,我猜,99%的几率你都不会再去第二次。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去思考今天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候吃,是一件看起来很“自由”的事情。


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候吃,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面并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饮食习惯”说了算。

例如,如果你习惯喝甜豆浆(豆腐脑也一样),说起豆浆,你肯定会联想到甜的,而不是加着酱油;相反,如果你习惯喝豆浆(豆腐脑)加酱油,那一辈子也可能只要酱油豆浆;


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每顿要有辣椒,那么只要不是刻意改变,很可能一辈子吃饭都不能少了辣椒


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很难改变的,为什么呢?


这跟生存有关。生存,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本能。


食物,是生存的关键;熟悉的食物,则代表着安全,因此,越是我们早年就知道、习惯的食物,我们就会越感到亲切、安全。


而陌生的食物和味道对于大脑而言意味着未知和危险——不管你自己是否有觉察,都会在无意识层面引起大脑的警惕,从而产生“不适感”。


因此,当你试图开始改变你的饮食习惯时,你会经历一定程度甚至是极大的“不适”。


然后,食物也有很强的情感吸引力,特定的食物能够让你感受到平静、爱、快乐,甚至还能与过去、某个人有所连接。

有理论认为,进食,还会起到补偿情感缺失的效果。


当失去一段感情,在吃东西的时候,通过感官体验和面部肌肉的运动,会在神经上模仿社会互动,提供一种安全和平静的感觉。


所以当有人说食物是“我的朋友、我的至爱”时,他们并没有夸大。


综上所述,改变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是近乎不可能的,这大概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谚语会说,抓住一个人的心,要先抓住ta的胃。


专家团队
文章附图

国家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EAP咨询师、广东工业大学学士、中科院心理所青少年心理咨询方向研究生。

文章附图

国家二级注册心理咨询师、习安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咨询师、家庭治疗师(中级)、

文章附图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叙事心理治疗师、习安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   

文章附图

国家二级注册心理咨询师、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心理学方向硕士、IHNMA国际催眠治疗师、艾瑞克森催眠治疗师。

文章附图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学士、资深儿童心理咨询师、儿童情商训练师……

预约咨询
如何称呼您
*
联系方式
*
QQ/微信
预约时间
请大致描述下您想咨询的问题:
提交预约咨询表后,建议给我们电话(0755-82789339)确认,方便我们根据您的时间来为您尽快安排咨询。
验证码
 换一张
*
提交
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西路与新洲路交接华茂新园银杏阁9C
联系电话:
工作时间:09:00—18:00
——————————————————————————————————————————————————————————————————————————————————————————
了解咨询
专家团队
认识习安
文章资讯
0755-82789339
0755-82789337
0755-83771722
全站搜索
 
 
 
 
咨询与预约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0755-82789339
咨询热线:0755-8377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