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破坏者”:全有或全无式思维 二维码
作者:习安心理 在夫妻、情侣吵架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听到“总是、从不、每次....”这些字眼,以及由这些字眼所构建的话语。 比如,有一位妻子因为上网课而忘记做饭,丈夫下班后,会抱怨说:”你从来就不会体会我的辛苦。” 类似的,有一位男生,忘记跟女朋友约好给她带奶茶的事情,两手空空去约会,女朋友会指责道:“你每次都不把我的话放心上。” 这些由“总是”、“从不”、“每次”...所组成的话语,背后其实就是“全有或全无”的思维模式。 即把人或事物看成是非此即彼,没有中间地带。 但事实上,上述例子的妻子其实每天都有准时做饭,就是那一次忘记了;那位男生,也只是忘记了奶茶,但还是有把约好的蛋糕带去,而且在此之前,女生说的话他都有很重视,会记得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然而,为什么有时候,有些人会陷入这样的“全有或全无”的思维模式呢? 其实,当我们处于不安、愤怒等情绪时,或者感到被误解或伤害时,很容易陷入“全有或全无”的思维模式; 因为当情绪上头,理性会被压制,而赋予对方极端的负面标签是最简单、方便、易于理解的快速判断解释当前的负面情境的方式。 说白了,全有全无的思维,其实就是大脑“图快省事”。 然而,这样的思维模式却会夸大眼前的事情,会让人只记得那些符合那个“负面标签”的事情,无视那些不符合这个“负面标签”的事情。 然后,当“全有或全无”而得到的想法、观点被诉诸于口时,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强烈反驳乃至ta也陷入“全有或全无”的思维模式里面,进而陷入一连串的翻旧账和指责。 比如,上述案例的妻子会回应道:“我只是今天才忘了,再说你有体会过我的辛苦吗,你总是这样冤枉我?” 有一位有多年婚姻情感咨询经验的咨询师提到,许多关系破裂的原因就在于彼此都在指责,而这些指责通常都是由“全有或全无”的思维模式所导致的。 那怎么才能避免陷入这样的思维模式呢? 主要有两点: 1、提醒自己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都是凡人,凡人就会犯错,凡人就会有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期待对方永远遵守约定、记得自己所有说过的话,这样的期待是不切实际的。 2、学会挑战“全有全无”的思维和观点,比如,当你因为对方没有冲厕所而生气,出现“ta总是这样”的声音时,不妨这样去想,“ta在别的事情做到了我的期待,我不能指望ta满足我所有的要求”。 |
预约咨询
|